2016-09-28
2453
如何找到设计中的好感觉?
在写这篇文章期间,提前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研,征集了一些设计师在工作中出现高度专注、高效、甚至灵感迸发,“有如神助般的感觉”时的状态,感觉和触发原因。摘录了几条设计师给我的回复:
有的哦。就是做自己比较喜欢的设计的时候,又相对擅长的东西。过程不会太顺利会有些挑战,又不会难到过不了。就会一直保持状态
灵感跟执行完美契合的瞬间
一般这种时候会出现在晚上、躺下后想法突现、起来完成它、最长的一次纪录是到了早上六七点、我也特别喜欢在舍友睡了或者最好是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做自己的事、很舒适、也不易别打断
当你有 非常娴熟的技巧 任务的难度也处于合理难度的挑战的时候 你会进入flow的状态 五种激素水平会增加。人脑的处理速率是110KB 当你完全flow的状态的时候 大脑会无瑕感知 自己身体的情况 处理生理的信息。
在找到一些让自己很有feel的素材时,再结合自己实际要做的平面设计,有点类似东风到位的感觉,就希望不要有人来打扰,也不会注意做完的时候是几点,整个初稿出来以后的成就感一般人真的不懂。
有,就是憋了很久的一个需求,想破脑袋都没想到东西。然后休息了一下看了些别的东西,放松的时候突然灵感就来了。这时候简直是抓住一切方式把想法记下来,闸一开还停不下来,设计到一半又遇到坎儿了还能马上再蹦出来一些想法。这时候完全不会去理会外面的乱七八糟,只想猛猛地去做哈哈哈哈
这种情况经常在我已经把问题想好,开始动手做的时候出现的。
闪电般的时刻还真没有遇到过,但是最投入的时候大多是在晚上,或者一个人非常安静的环境内。也是idea产生的最佳时刻,一旦产生了,把握住了,那就是忘乎所以的时刻…
只是摘录了其中一部分设计师的回复,有些小伙伴的描述和回复已经接近我要说的话题,甚至已经很对了。
今天不讲设计方法,而是来分析一下在设计范畴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设计中找到“好感觉”的触发环境和原因,和我在工作中运用到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提到这个问题,作为设计师们,也许会首先会想到灵感迸发的时刻,或是专注投入的时刻亦或是时间维度上的深夜、安静、或是听某类音乐等等...
但灵感没办法在你需要的时候准时出现,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收到各种信息、信号的诱惑和干扰。更没办法白天上班不工作只能留在晚上工作...
那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巅峰时刻?
真正能够让你在创作时找到好感觉的关键因素是使自己进入『心流状态』!
何为心流状态?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状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状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有如神助般”的创作状态。
那怎样进入这种『心流状态』?
1.找到我们倾向于去从事的活动
我们都知道,在某些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人,都疯狂的痴迷着他的工作,甚至不把它当做工作,而是把它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尤其是艺术领域。艺术家草间弥生在一次专访中说,她痴迷的爱着绘画,只要醒来就会画个不停,画到手已经没了知觉也不愿意停下来,还有像梵高、达尔文,都是如疯狂般的工作,用工作在与自己和这个世界对话。这就是内在驱动的力量,找到自己愿意从事的方向,打心底的愿意把每一分细小烦杂的工作做好,做到全力以赴。设计也是一样,即便都叫做设计师,也可以细分到品牌设计、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甚至更加垂直的如字体设计,动效设计等等。
术业有专攻,找到自己擅长,喜爱的设计方向,内在积极的驱动力才会发挥最大的力量。这种驱动力会让你更加容易的进入心流状态。
2.有清楚的目标
在调研的中,有些设计师说,在找到了设计参考、素材或是在设计之前把问题都梳理清楚之后,工作时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其实就是明确了设计目标,排除了在设计之前的信息干扰,对解决方案的可实施性也更加有把握,当我们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创作的时候,会更加专注,大脑会激活所有相关细胞去完成唯一目标,这时也是合力最大,也是最高效的创作时机。
3.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开车或玩游戏的时候,很难分心再去思考别的事情,而且投入到驾驶和游戏的过程中也容易忘却时间和疲劳,进入心流状态。是因为我们对当前从事的工作有主控感。而且心流研究者普遍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低于他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就会觉得太难了,感到焦虑;而如果能力高于这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又会觉得太简单了,感到无聊。当能力与挑战难度刚好接近相等时,人既不会感到焦虑,也不会感到无聊,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像驾驶,如果能力不足,则会产生高度的紧张和不安全感,甚至事故,更别提忘我般的操控。游戏更是这样,玩家控制的游戏设定,如果太难,游戏就会频繁的从新开始,烦躁的情绪不可能让游戏玩家深度的投入,只有难度和技巧玩家刚好能应对,对整个游戏有一定的主控感时才会进入心流状态。
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设计师,不甘心每日找图,抠图等基础工作,抱怨公司和主管,觉得没有学到东西。因为对他而言,目前的工作早已掌握,但对主管来说,大项目需要的能力他却难以达到。如果项目分配给他,不是无聊,而会让他产生相当大的焦虑,甚至对项目执行的安全性也有一定的隐患。所以年轻设计师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一定要难易适中,不是越大的项目,就一定越适合你。而是难度和能力刚好匹配的项目才适合你的发挥,和成长。
4.及时的回馈
如果一场篮球比赛,没有记分也不做胜负评判。想必再多大牌球星在场上,比赛也不会太精彩,没有了实时的反馈机制,在场的球员们也没办法高度集中的投入到比赛中,即便是场全明星赛也会变成一场训练而已。及时的回馈让每一点滴的付出看的到成果。比赛是这样,网游更是如此,红白机时代很少有玩家几天几夜不睡觉的刷游戏,因为红白机游戏没办法及时的反馈玩家目前的结果在全网玩家里的排名、地位和进度状态。每花费一刻时间都能有看得到的成果,让玩家痴迷的投入其中,不舍得离开,生怕一觉醒来辛苦努力的成绩被人超越。
在做设计师的时候,如果只有下达需求和要求修改方案,没有明确的修改意见,也会极度影响设计师的工作情绪,也没可能进入心流状态。高效的团队合作一定是建立在高效的输出方案,并得到及时明晰的修改和反馈意见,让设计师有明确的修改目标,才会让整个项目高效完成,也更容易获得设计过程中的成就感。
5.减少环境的干扰
信息的干扰,是在思维意识层面,环境的干扰,则是在物理层面,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高效的国家,之前也分享过日本以整理术、著称的著名设计师佐藤可士和,他专注和高效最大的秘诀就是整理术,自己的办公室只有电脑、工作台、椅子,甚至没有电话和其他任何装饰物品。将外部环境的干扰减少到最低,这和“眼不见,心不烦”其实是一个道理,在一个极简和整洁的空间里,的确可以大大提高你的专注度,进而提升你的设计效率。
佐藤可士和的工作室
日常工作环境中,我也喜欢尽量把东西放置在视线之外的环境中去。尽量避免物理因素的干扰。尤其在需要高度思考的工作中。
我的工作台
6.仪式感
之前听过一次漫画家蔡志忠老师的现场分享,他说他每天最“聪明”的时候是在凌晨三点、不是一直工作到凌晨三点,是足够的休息后工作,在大概凌晨三点左右会达到自己的创作巅峰,他还认为智者应该是保持着轻度的饥饿状态,所以他坚持了40多年不吃早餐,起床后不说话,也不允许家人和他说话。
先不评价这是否科学,只能说蔡志忠老师找到了他工作时的仪式感,包括作家村上春树,清晨五点起床,跑步,然后专注的投入几个小时到写作,下午在专心的听音乐,几十年如一日,大脑的认知和启动模式也经形成了固定的开关,也许就是在他运动完刚好处于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或是在跑步时的思考刚好可以在运动过后进行输出和整理,才保持着高质高产的文学而作品。
很多艺术工作着都有着特殊的“工作怪癖”,比如张艺谋导演习惯早上五点睡觉,上午10点吃一天中唯一的一顿餐食。好莱坞最为知名的剪辑师、音响设计师沃尔特.默奇,喜欢站着完成剪辑工作,他把自己比作电影领域里的医生,剪辑工作就好比是做手术。哪有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是坐着的?
我在工作上的仪式感没大师们那么的特殊,无论工作日或是周六日,下午的工作时间一般都设置成两点,然后会泡一杯美式咖啡。如果创意度不高的设计工作,我开着民谣或是乡村音乐,但需要高度集中思考的工作,则会保持安静,并且不允许身边有太多的干扰源。我一直习惯在极度纯粹的环境中思考,甚至自我对话。
找到容易打开自己“创作开关”的方式和习惯,让自己每次重复这个行为的时候,思维就会下意识的思考某类问题,这就是创作中的“仪式感”。回顾下自己喜欢在什么环境下工作,或是在高度集中的工作中,伴随着哪些”固定行为”,这或许就是你专属的设计仪式感。
最后,在梳理和总结一下:
让我们找到“好感觉”的状态,叫心流状态,几个触发诱因更容易使自己进入这种巅峰状态:
1.找到我们倾向于去从事的活动;
2.有清楚的目标;
3.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4.及时的回馈;
5.减少环境的干扰
以上的分析和解释,希望大家能更了解在创作的时候哪些因素可能会干扰或触发你更容易进入自己的“巅峰时刻”。但要知道,创作出好的作品一定是建立在不断的刻意练习和实战经验上。有人会说,灵感很重要,但即便某个领域里的大师,也不可能保持随时都能让灵感迸发。作为设计师,最糟糕的作品,永远都是你还没动手的作品。一切准备好了,就强迫自己开始工作吧,等待灵感只是自己拖延的一种说辞,伟大的创作者,不会问自己想不想,有没有心情, 有没有灵感,他们就是开始工作,持之以恒,而非一时冲动。
有句话说的好,灵感只是为业余爱好者准备的,而我们只能默默到场,然后努力工作。
本文来自广州品牌网站建设网站设计制作公司-纵天科技
标签:广州网站建设公司,广州网页设计公司,广州网站设计公司,高端网站建设